糧油市場報:變快發展糧食產業經濟建設糧食產
文章出處:本站 人氣:684發表時間:2019-03-19 06:23:36
當前,新一輪科技變革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對接結合成為大勢所趨。要強化系統思維和統籌聯動,依托產業鏈布局創新鏈,依靠創新鏈提升價值鏈,在“三鏈協同”中增創糧食產業發展新優勢。
一,加速延長產業鏈。糧食產業轉型升級,是從粗放向集約演進的過程,也是由短鏈條向長鏈條轉變的過程。堅持因地、因企、因糧施策,推廣全產業鏈經營、產后服務帶動、精深加工主導、商貿物流引導、主食產業化、循環經濟等模式,大力實施“建鏈、補鏈、強鏈”工程。糧源優勢突出的地方,培植引進糧食龍頭企業,高起點建立加工貿易產業鏈;產業鏈條缺失的地方,有針對性地補齊糧食深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和物流配送等環節,向產業中高和鏈條終端延伸;產業初具規模而層次較低的地方,通過注入技術、管理、資本、品牌、服務等要素,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競爭力。依托糧食主產區、特色糧油產區、糧食要點銷區、關鍵糧食物流節點,建設一批國家現代糧食產業發展示范園區(基地)。鼓勵龍頭企業與產業鏈上下游各類市場主體成立糧食產業聯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二,突出優化創新鏈。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方面創新是推動糧食產業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是糧食產業走向集約化、綠色化、智能化的重要支撐。深入實施“科技興糧工程”,幫助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變快培育一批創新型糧食領軍企業。構建打開、合作、互利、共享的創新,支持糧油企業與科研院校共建協同創新共同體,聯合攻克營養健康、質量保障、節糧減損、現代物流、“智慧糧食”等領域關鍵技術。緊密對接市場需求、先進技術、智能制造、綠色發展,推進高水平技術改造,實現產品升級、成本降低、質效同增。開展行業對標活動,提高管理智能化、精細化水平。大力實施“人才興糧工程”,發展糧食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完善協同育人模式,變快培養行業短缺的實用型人才。
三,不斷提升價值鏈。從價值鏈低端向中高水平躍升,是產業鏈條延伸、科技創新驅動的必然結果,也是產業素質增強帶來的積極效應。突出產品提檔這個前提,推進優良糧食工程建設,實施“中國好糧油的行動”,大力發展全谷物等新型營養健康食品,增加多元化、定制化、個性化產品供給。抓住品牌帶動這個要點,鼓勵糧食企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較強市場競爭力的全國性糧食品牌產品。強化業態升級這個關鍵,開展“互聯網+糧食”行動,推動糧食產業與旅游休閑、農耕體驗、文化傳承、健康等結合,培育糧食產業新增長點。實行糧食產業企業標準領導的人激勵機制,建設糧食質量檢驗監測體系,建立從產地到餐桌全程追溯體系和平臺,切實保障糧食質量。
為確保各項舉措落到實處,要統籌建設糧食產業經濟發展示范市縣、特色產業園區、龍頭骨干企業、優良糧食工程“四大載體”,幫助集約集群發展。
三、科學處理糧食產業經濟發展中的“五個關系”
相關部門和市場的關系。充分發揮市場配置糧食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相關部門的作用,尊重市場經濟規律和企業主體地位,深入推進政企分開。
改進完善糧食宏觀調控,強化糧食流通監管,加強規劃引導、標準規范、技術指導、信息引導等服務,改良糧食行業營商環境。落實財稅、金融、用地用電等政策,加大對糧食產業經濟發展扶持力度。
當前和長遠的關系。順應合理消化糧食庫存的要求,加大加工轉化力度,提高產能利用水平。堅持“加減乘除”并舉,改造傳統產業調存量,培育新興產業優增量,淘汰落后產能做減量,把握好投資項目的類型、節奏和力度,增強糧食產業持續發展能力。
產區和銷區的關系。鼓勵產區發展糧食的精深加工、提高就地加工轉化比重,銷區提高糧油加工層次、健全配送供應體系,并通過產區企業到銷區建立營銷網絡、銷區企業到產區建立糧源基地、加工物流基地和洽談對接等方式,構建相關部門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多方共贏的新型產銷合作體系。
國際和國內的關系。在堅持立足國內、以我為主的前提下,積極參與國際糧食合作交流。變快培育規模大、實力強、效益好的國際大糧商,引導糧食企業有序走出去,提高全球糧食市場話語權。
發展和保障的關系。把糧食保障意識貫穿于糧食產業經濟發展全過程,服從服務于國家糧食保障戰略,決不能以犧牲糧食保障為代價換取經濟效益。
同類文章排行
- 環流熏蒸時環流一次時間多長才合理 ?
- 環流熏蒸設備操作規程標準
- 糧情檢測系統的檢測范圍有哪些?
- 環流熏蒸設備第1次工作后要連續工作多長時間?
- 環流熏蒸時環流多長時間比較合理?
- 糧食熏蒸是什么?為什么要用到環流熏蒸設備?
- 糧庫環流熏蒸系統配置方案及流程
- 糧庫通風地籠的安裝技巧
- 多功能糧情檢測系統怎么樣?
- 糧情檢測系統安裝施工方案